不仅仅是中国,几乎全世界都是男性社会,男性继承家业,继承姓氏,继承家族荣耀。大多数人问:“试管婴儿可以选择性别么”。其实他们再问能不能生男孩。我是说大多数。
能么? 能 是真能,但也不是全部的试管婴儿技术都能。试管婴儿技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,能分辨性别的就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。
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,在试管中培育出若干个胚胎,在胚胎植入母体之前,按照遗传学原理对这些胚胎作诊断,从中选择最符合优生条件的那一个胚胎植入母体。
这种男性或者女性的胚胎是这样被筛选出来的:人类的男性和女性染色体是不同的,就是通过这一对不同的染色体来区分扯个胚胎是男是女,从而选择发育。
当然,不仅仅是性别,人类某些遗传病如X性连锁疾病,是有选择地在不同性别的后代身上发病的。以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为例,一般来说他的儿子是正常的;而女儿或正常或携带血友病基因的概率各占一半(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一般不会发病);血友病患者如是女性,那她的儿子会发病,而她的女儿携带正常或血友病基因的概率各占一半。营养不良、色盲等遗传病的优生原理与血友病相同。只要了解这种遗传特征,就可以对试管培育的胚胎细胞进行基因检测,选择无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子宫,从而避免遗传病孩出生。

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纠结优生还是男性,特别是当男性孩子和优生冲突的时候。不同的夫妇权衡利弊,作出两个不同的决定:有的同意采用第三代试婴技术选择生女孩;有的心存侥幸,不想采用此技术,还想搏一搏生个男孩,但可以肯定,生下的男孩如前胎男孩一样,仍是血友病患者。
为什么人们对男性孩子如此执着?
之所以要生男孩,是因为男孩自古以来都充当着社会保障的功能,也就是所谓的“养儿防老”。中国人害怕老了没人养,病了没有出钱医,严重缺乏安全感,只能通过养儿子来抵抗各种风险。虽然说现在女儿也可以承担起这些责任,但是社会道德并没有对嫁出去女儿做硬性要求,如果一个老人得了重病,儿子可能借巨债也要为老人治病,一方面可能出于亲情,另一方面也处于社会道德习俗的要求和压力。
女儿可能也会出帮忙照顾,出一部分医疗费,但是不可能倾家荡产的医治女方父母,不然男方那边家里会不同意,这种例子其实比比皆是,在农村尤其如此,农村嫁出去的女儿没有奉养和医治父母的义务。因此,明显农村人比城里人更在意生男生女,并不仅仅是农村人观念落后,而是农村更缺乏安全感,因此社保体制缺位是中国执着生男孩的关键因素。

中国人几千年来安土重迁,不愿离开家,但是改革开放短短十几年,观念最落后最保守的广大农民纷纷离开家人进城务工,说明经济因素远比观念因素重要,但是观念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,这就是为什么在城里,社保相对完善还是有重男轻女现象,而且这种观念不仅来至社保的缺位,还有中国漫长的儒家传统。儒家传统其实为了帮助统治实现稳定的统治,编造出一套纲常伦理观,所以儒家强调以孝治天下,家庭在传统社会中即起到社保的作用,也起到维稳的作用,而农业社会家庭经济贡献以男性为主,自然形成了重男亲女的传统。
今天,家庭在中国社会依然扮演着重要的维稳作用,重男轻女的观念也难以轻易消失,这种观念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信仰的缺失。因为没有宗教信仰,不像基督教认为的去天国,也不像佛教认为的去来世,中国人是只活在现世的民族,加上社保制度的缺位,所以中国老人特别怕死怕病。
正因为中国没有死后观念和来世观念,所以中国人认为死了什么都没了,唯一能获得延续的方式就是流淌自己血液的儿子,所以中国人喜欢认为,儿孙是自己生命的延续,也因此导致中国人对儿孙畸形的溺爱和投入,把自己的希望寄予后代,并干预他们的人生选择和私生活,比如逼婚和逼生孩子。儿子和孙子这样的男性后代在中国人的生命中显得特别重要。
尽管进入现代社会后,女性因为经济收入的提升带来了地位的显著提升,但在职场上依然不平等。一方面,确实同学历同年龄层次的男性比女性收入高。另一方,因为女性职业容易受婚姻、家庭和生育影响,很难像男性一样全部投入,而影响职业发展,甚至招聘时企业也倾向于男性,所以养男孩确实能为家庭带来更高的收入。何况女性嫁人之后,收入便与原来家庭关系不大了,出于现实考虑一般人也会倾向于生男孩。计划生育加剧想生男孩的倾向,导致近些年男女出生率比例严重失调,背后的原因是无数胎死腹中的小女孩换来了她们的弟弟。
此外,加剧重男轻女的是中国高昂的养育成本,这个想必也不需要我举例。由于社会竞争加剧,大家逐渐意思到,竞争孩子的数量不如竞争养育的质量,于是中国父母几乎病态的把资源倾注在孩子身上,以前可能觉得多个孩子只是多张嘴,多个女孩不要紧,现在为了高质量养育,如果只养一个,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也倾向于养儿子。